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困境如何破?三大标准来解围

2017-02-27 10:36:26    来源: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

一、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现状及监管困境

中药材/饮片的质量问题一直倍受大家关注,是药品监管的难点、重点。十几年来,国家药品监管部门针对中药材/饮片的生产、流通推行了GAP、GMP、GSP等一系列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强化了日常监管,采取了专项检查、飞行检查等监管手段,同时加大了抽查力度,但是,中药材/饮片的质量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中药材/饮片的不合格率仍一直居高不下。2016年7月23日,在第二届中国中药材物流大会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中成药室主任戴忠研究员做了题为“中药材/饮片的质量概状及检验技术”的报告,介绍了近三年全国各省中药材/饮片的日常监督抽查情况:2013年全国各省共在市场抽查45297批,不合格16337批,不合格率36.07%;2014年共抽查43881批,不合格14039批,不合格率31.99%;2015年共抽查61869批,不合格15541批,不合格率25.12%。可见,中药材/饮片的整体不合格率仍非常高。如果按照这个比例推算,市场上中药材/饮片的不合格品总量将非常惊人,根据目前的市场规模,这些不合格品的货值金额将高达数百亿元。

这么多中药材/饮片的不合格品怎么处理?可不可以继续销售?根据国家药品管理法规,这些不合格品显然不可以销售。那么,这些中药材/饮片不合格品,除了少数可以通过返工成为合格品以外,是不是都要予以销毁?恐怕也不能给出肯定的回答。因为,如果真的按照相关法规的要求,将这些不合格品全部予以销毁,会造成极大的药用资源浪费。这样一来,这些不合格的中药材/饮片最终应该怎么处理,已成为事实上的监管难题。

在药品监管实践中出现的上述困境,如果仅仅将原因归结为中药材/饮片的种植、生产和流通等环节的责任主体,恐怕并未找到问题的症结,不能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中药材/饮片的质量有其特殊性,以目前的质量评价方法,无论这些责任主体怎样加强质量控制,总会有相当比例的中药材/饮片不合格,十几年的监管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其根本症结在于,目前中药材/饮片的质量评价方法可能存在着问题,现有的质量标准与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特性不相适宜。

中药饮片质量困境如何破?三大标准来解围

二、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特性

中药材/饮片属于天然药物,多为自然条件下生成,在其质量形成的过程中,难以对其内在质量指标进行精准的人工控制,其质量特性与西药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1、均一性差。这是由其产地、环境等自然的生长条件决定的,其外观性状、内在质量等方面客观上都存在着等级。在中药材/饮片的流通和使用过程中,自古讲究真伪优劣。这正如农作物,优等品可以食用,次等品也可以食用,在市场上,优等品价格高,次等品价格低,优胜劣汰,推动农产品生产者不断创优创新。

2、质量指标可控性差。与西药制剂不一样,中药材/饮片的有效成分等定量指标,目前还不能人为地进行调节和控制,其内在质量指标在采收时基本上已经确定,生产加工时已基本上无法改变。

3、内在化学成份众多,个别有效成份不能代表全部药效。完全研究清楚中药的有效成分及其全部化学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尚待时日。

4、安全性与西药也不一样。与西药相比,大多数中药材/饮片的安全服用剂量范围较大,毒副作用较小。另外,中药材/饮片的部分检验项目即使出现不合格,其安全性的影响也不大。

三、现行中药材/饮片的质量标准没有体现中药特色,与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特性不相适宜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为例,作为国家基本药物法典,其定位应该是立足国情、保基本,收载基本中药品种的基本质量要求。而从目前药典的主要内容来看,却未能充分考虑中药的质量特性,一味地参照西药标准,尽可能多地罗列各种现代检测方法,追求高大上,将中药材/饮片中不具有均一性、可控性、一偏概全的质量指标作为法定标准,明显地脱离了这个定位,成为事实上的高标准要求。这样一来,既偏离了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特性,不能科学地、客观地评价中药材/饮片的质量,又在事实上提高了法定标准的质量要求。这样的标准,在颁布的同时即等于宣告了大量中药材/饮片为不合格品,造成目前的监管困境。详述如下:

1、未考虑中药材/饮片的质量在客观上存在着等级或不均一性,采用简单的两分法,将中药材/饮片分为合格品与不合格品两类,并以此作为监督处罚的依据。同时,将所有的合格品一视同仁,只有“一级标准”,未能实现优劣分级,不能优质优价,无法发挥价格的导向作用,造成劣币驱逐良币,不利于中药材/饮片质量的提高。另外,将不具有均一性的质量指标(如有效成分含量)作为法定的检测标准,也不符合标准控制的本来含义。这些不具有均一性的质量指标,只能作为分级分等的依据,不宜作为保基本的法定标准的主要内容。

2、未考虑中药材/饮片内在质量指标(如有效成分含量)的不可控性。这些质量特性,无论监管手段怎样严厉,生产企业怎样加强质量控制,也无法从根本上进行控制和提高,生产企业所能做的只是进行合格品的筛选工作,无法发挥政策的调节作用。将不可控制的质量指标作为强制标准,无助于提高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不符合制定法定标准的目的,人为地划分出了不合格品。

3、制定了一种或几种有效成分的定量指标,不能代表全部的化学物质内涵,也不能代表全部药效。将这种还存在争议的、不成熟的、一偏概全的质量评价指标,作为保基本的法定标准的质量要求,脱离了法定标准的定位,同时也人为地增加了不合格品的产生。

这样的质量标准,除了人为地增加了不合格品以外,同时由于法定标准提高了,检验项目增多了,也造成检验成本大幅增加。在成本的压力下,多数企业无法完全达到标准的要求,再加上中药材/饮片的品种非常多,很少有企业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即使有一小部分企业具备了必需的检验能力,因为守法企业与违法企业同在,在企业间也形成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不利于守法企业的发展,最终造成行业整体质量水平无法提高。

同时,药典、炮制规范等法定标准脱离了保基本的定位,还造成了各类标准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层级划分,让行业标准、企业标准没有了发展的空间。表现在法定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之间只是检验项目的量值不同,在检验项目和技术要求方面基本类同的局面,无法形成结构合理、作用互补的质量标准体系。

四、保基本、促发展,建立有中药特色的多层级质量标准体系

综上所述,现行的中药材/饮片质量标准,与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特性不相适宜,其基本定位出现了偏差,拔高了法定标准的基本质量要求,人为地增加了不合格品,造成了当前中药材/饮片质量管理和监管的困境,已经影响到了我国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建议对目前的质量标准体系进行重建,制定有中药特色的多层级质量标准体系,各层级的质量标准发挥不同的作用,既保证了中药材/饮片的基本质量要求,又能促进中药产业的良性发展。具体内容如下:

1、第一层级,法定标准(药典标准、炮规规范)

定位:保基本,收载基本中药材/饮片品种的基本质量要求,属强制标准,由国家药典委制定。

技术要求:可采用最低标准+推荐项目标准。最低标准重点收载定性标准、外观标准、少数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重点解决真假问题、使用安全问题;推荐项目标准,重点收载比较成熟的定量指标及检验方法。

尽快建立统一的全国中药炮制规范,将各地不同的炮制方法兼收并蓄,把各地习用的特色炮制方法统一上升为国家标准,由各地根据各自的使用习惯选用。

2、第二层级,备案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

定位:促发展,推动创新创优,收载包括中药材/饮片基本品种在内的所有常用品种,属于推荐标准,作为法定标准的补充,由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制定,省局备案。

技术要求:在符合法定标准的基础上,可采纳法定标准中的推荐项目标准以及行业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重点解决优劣问题,以传统的性状指标和部分含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对中药进行质量优劣的分级,实施优质优价,改变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3、第三层级,备案标准(企业标准)

定位:促发展,推动创新创优,主要包括第一层级、第二层级标准未收载的习用品种,作为法定标准、行业标准和或团体标准的补充,由企业自行制定,省局备案。

技术要求:国家制定该类标准的技术要求和备案细则。

五、法定标准、备案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或企业标准)的实施与监督

各层级的质量标准制定后,全面对公众公开,由企业自行选择执行的标准层级。企业生产产品时,必须在包装上注明所采用的标准层级的类别及标准备案号,产品的内在质量必须与其所标示的质量标准相符合,否则由监管部门进行处罚。具体内容如下:

1、采用法定标准(药典标准、炮制规范)企业,其产品只要符合法定标准的最低标准,就算合格,否则将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以守住中药材/饮片产品质量的底线。法定标准的推荐项目指标,不作为处罚依据。

2、采用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的企业,其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其标示的质量标准(有等级划分的,还要标明等级),必须做到名实相符,否则即使其产品符合药典的最低标准,只要不符合其标示的标准(包括标示的等级),也属于不合格,一律按劣药处罚。这样,采用行业标准、团体标准或企业标准等较高质量标准的企业,其产品质量相对较好,能够获得一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收益。

3、企业在使用各层级标准的过程中,对各层级标准收载的全部定性检验方法,若通过一种检验方法可以达到鉴定目的的,不必进行全检,以减轻企业的检验成本压力。

4、因为中药材/饮片质量安全的风险相对较小,且不同的检验项目不合格所造成的质量风险也不一样,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应区别对待,按不合格项目的性质及危害程度,进行分级监管、处罚,以减轻企业不必要承受的监管压力。

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在中药材/饮片的质量控制方面,企业获得了一定的自主性,可以根据目标客户的不同需求,生产不同质量层级的产品。不同价格的产品质量不同,消费者也有了知情权。在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下,优秀的企业也能够根据自身的条件,自行主动地选择生产质量等级高的产品,创新创优,以获得竞争优势,从而推动行业整体质量水平的提高。同时,质量等级较低的产品,在符合法定标准最低要求的前提下,也能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出去,避免了资源的浪费。这样一来,既解决了中药材/饮片的质量监管困境,又能够促进中药材/饮片行业整体质量管理的健康发展。

 

中药饮片质量监管困境如何破?三大标准来解围

标签:
中医药标准中药质量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