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中医人雷忠义:精诚大医 当代良师

2017-02-24 11:12:43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雷老救了我一条命,中医真是药到病除啊。”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前来复诊的井先生说。60多岁的井先生是西安人,一次就诊时,被一家三甲医院判定为只能置换心脏才能存活。绝望中,他找到陕西省中医医院的雷忠义。雷忠义患者诊断后,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用药十几天,病症明显缓解。患者坚持服药到218剂时,病症消失。第二年夏天,井先生去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诉他,不需要置换心脏了。

“精诚大医,当代良师”,这是第四军医大学原校长、全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鞠名达教授赠给雷忠义的题词,也是雷忠义从医生涯的真实写照。

中医人雷忠义:精诚大医 当代良师

雷忠义在病房为患者诊病

视把患者当亲人

走进雷忠义的诊室,就能看见一位身着白衣,银发如丝,精神矍铄的老者。

“你们看,她指甲上有明显的暗沟纵纹,说明病人体内有瘀血。”雷忠义对身边的学生们说。雷忠义周三、五上午出诊,专家号只有15个,为了给更多的患者看病,雷忠义的门诊多数要到下午才能结束。

患者陈静说:“我见过很优秀的医生,但像雷老这样的真是少见。他看病时不仅是‘看病’,就像老人叮嘱要出远门的子女一样,体贴周到,无微不至,唯恐有一点点的疏漏。我找雷大夫看病,不仅疗效好,而且总有一种见到家人的感觉。”

雷忠义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关爱病人。他坚持不开大处方,不做重复检查,不增加病人负担。

在陕西省中医医院工作期间,为了照顾远路的患者,他常常推迟下班时间,要等诊完患者才回家。有的患者不能来院看病,他便利用休息时间骑着自行车送医送药上门诊疗。在他60多年的行医生涯中,经他之手而重获生机的患者,已难以计数。一位急性心梗患者,在某医院已被误诊为死亡而送至太平间,有单位同事前来探视时,发现患者仍有呼吸。这位患者同事第一时间找到雷忠义,经过4个月的治疗,患者心脏供血情况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大为改善。

潜心中医科研路

1952年,雷忠义中学毕业后,考入陕西省第一卫生学校,走上了医学道路。1954年,雷忠义以优异成绩提前毕业并留校工作,被安排到新成立的电针研究室(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前身),在我国电针发明人朱龙玉指导下从事临床研究。期间,他对针灸和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觉学习中医理论,能熟背《汤头歌诀》《药性赋》等。

1961年,雷忠义参加了学制三年的“陕西省高级西医学习中医班”。回想起当年的学习经历,雷忠义说,“那时心中想的很简单,就是一种对党和毛主席倡导的继承发扬伟大宝库,开展中西医结合事业的美好憧憬,一种‘寻幽探微,或有斩获’的朦胧意念。”雷忠义坚信“有疗效,就有存在的价值和科学内涵”,靠着这种精神的支撑,他不仅出色完成了学业,还坚持在中医研究的路上走到了今天。

毕业后,雷忠义在甘肃省中医院实习,当时这家医院的院长是全国著名老中医张翰祥。一次,雷忠义在值夜班时抢救了一名危急重症患者。第二天晨会上,却被张翰祥严厉批评,“在中医医院救治病人,想不到用中医的方法,这算什么中医”?时至今日,谈及此事,雷忠义还非常感慨。

“痰瘀互结”创新论

上世纪70年代,雷忠义发现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持续增多,职业的敏感促使他加大了对此类患者的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药治疗成为他的研究方向。恰逢医院选送专业人员到到北京学习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他有缘跟随王文鼎、赵锡武、郭士魁、陈可冀、翁维良等学习。其后又在阜外医院、北医人民医院学习进修,这些经历为他此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陕后,雷忠义和他所在的心血管病课题研究组开始了草药羊红膻的研究。羊红膻是一种陕北草药,当地民间用以补肾壮阳,治疗阳痿,也用于防治僵猪、幼畜发育迟缓,以及年老牲畜的头低、倦卧、倒毛等老象。

多年来,他们完成了从草药羊红膻到复方羊红膻片(舒心宁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这一成果作为地标产品,无偿献给了国家,由西安国药厂生产。雷忠义和他的团队获得了1978年度的陕西省卫生科技二等奖的证书。在此基础上,医院开发出了有效抗高血压药,打开了从传统医药中心血管病防治药物的路径,印证了雷忠义“从肾治心”观点的学术意义。

在临床中,雷忠义发现胸痹患者有单纯胸痛,可归于瘀血,有单纯胸闷,可归于痰浊,但更多的是痛、闷并见,由此悟出胸痹有“痰瘀互结”的病机。对此,如果单用活血化瘀法,或单用祛湿化痰,效果皆不理想。将此二法合二为一,由“痰瘀并治”入手,是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呢?雷忠义和他的课题组提出以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胸痹心痛病(冠心病)的临床初试方案,被西安地区冠心病协作组审定并采纳,决定在全市六家市级以上医院进行观察研究。1973年,对4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观察取得了进展,首篇论文在《陕西新医药》1974年第1期上发表。在1978年举行的中华心血管学会成立会议上,由雷忠义宣读继续总结的97例观察报告。1982年,在全国首届活血化瘀会议(上海)上,雷忠义宣读《加味瓜蒌薤白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104例》一文后,被多位专家在讲学或著述中引用,该文发表于《陕西中医》1983年第4期。

1987年,雷忠义将加味瓜蒌薤白汤优化,定名为“丹蒌片”,申请并主持了陕西省科委课题“胸痹痰瘀互结证和丹蒌片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该课题依据中医理论,结合现代药理、毒理、药化、病理、生理、生化及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的内容,全面论证了痰瘀互结证型冠心病在临床上的大量存在,同时也证实了丹蒌片对该证型治疗有效的客观性。丹蒌片,作为迄今唯一一种治疗胸痹痰瘀互结证型的国家级中药新药,终于研制成功。2003年,该项目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近十年来,胸痹痰瘀互结证受到同行的关注。2003年,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王阶教授牵头的国家重点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子课题,对丹蒌片稳定动脉硬化粥样斑块、抑制炎性反应、降低心血管事件的作用进行临床及基础研究,结果显示丹蒌片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证实了胸痹痰瘀互结证理论的正确性和丹蒌片疗效的可靠性。丹蒌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先后列入国家重点攻关项目。目前,丹蒌片已进入《中国药典》,并入选由四位院士联合推荐的《中西医结合I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是胸痹痰瘀互结证的唯一推荐用药。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近年来,雷忠义发现胸痹患者表现为胸闷痛伴有灼烧感,心烦易怒,头晕少寐,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等征象,热象较著,予化痰宣痹、活血化瘀之剂,虽显效而不尽如入意,且患者多为久病或急性加重者。雷忠义认为此类胸痹心痛,属气血阴阳亏损、脏腑功能失调,痰瘀互结,日久从阳化热,内生瘀毒,于是在“痰瘀并治”的基础上,适当加入清热凉血解毒之品,如黄连、丹皮、赤芍等,化裁而成涤痰化浊、活血化瘀、凉血解毒之法,常能力挽既倒,转危为安。此即“痰瘀毒互结”理论,不仅基于中医思维,且与现代医学的炎症免疫说成异曲同工之妙。胸痹心痛病“痰瘀毒互结”理论由此提出,并拟定了相应的方药——雷氏丹曲方。

雷忠义创制的丹曲方已应用多年,并成功申报了院内制剂——丹曲片,目前该药已进入新药研发程序,进行了临床前研究和 I 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丹曲片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4周后,总有效率为87.5%,心电图有效率59.38%,硝酸甘油停减率81.25%,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0.63%。该药能明显改善胸痛、胸闷、心悸,以及心烦、胸闷灼痛、大便干结等症状。目前,由雷忠义指导并参与,由该院心内科主任、陕西省名中医刘超峰主持的“丹曲方抗载脂蛋白E(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课题获省级重大课题资助,已完成实验部分。2016年,“DQ方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病痰瘀毒互结证)的中药新药开发研究”立项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资助经费达80万元。

悉心传教掖新秀

耄耋之年的雷忠义,在门诊与查房外,更关注人才的培养。雷忠义是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陕西省第一、二、四、五批名老中医师承导师。十几年来,他先后带教学生8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及研究生学历5 名。其中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人、“CCTV1最美乡村医生”1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名中医”1人、“陕西省首届优秀中医临床人才”1人、享受“三秦人才津贴”1人;国家及省级重点科室主任4人、主任医师6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优秀研究生干部1人、“神州奖学金”获得者1人;一专多能复合性人才1人。雷忠义常叮嘱学生说,继承发扬中医学术,要科学传承,实践创新;临床要以中西并重,取长补短,优选方案,以治病救人为终极目标,切戒门户之见。雷忠义注重职业操守,常告诫学生要有眼界和胸怀,强调中医学博大精深,内涵丰富,要多读书,多实践,读书乃知不足,实践方出真知,要力戒心浮气躁,更不可学术造假。

近年来,依托省和国家两级雷忠义名老中医工作室,学科开展对雷忠义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系统研究,建立了名医工作室网站,出版了《国医名师雷忠义临证菁华》和《雷忠义临证精华》。

 

标签:
中医药人才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