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救救中药

2017-02-21 16:43:24    来源:深圳特区报

我的一位老乡,祖上是郎中。这本来与他不搭界,他的兴趣在其他方面。可是,前不久,他拎了一大摞材料,神秘兮兮地来到我办公室,说是要我请位记者,采访采访他。他最近在闽东老区,成了“网红”。

原来,去年六月,他到福鼎市旅游,听说当年“中国扶贫第一村”的赤溪村,虽然早已脱贫,但村民却因地理、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不少人深受偏头痛困扰。于是,他立即赶回老家,将祖上百年前的秘方给折腾出来,并多方走访老中医,研配出治疗偏头痛的秘方。

根据方子的成分,他不是从中药铺直接抓药了事,而是查遍了这些中药材的原产地,再逐一托人购买。配好了方子,他又从厦门将熬药的器具,一并运抵赤溪。他在赤溪整整呆了一个多月,挨家挨户摸底,做到对症下药。到了去年底,赤溪村已有二十多位患有偏头痛的村民,去除了多年的痛苦。他说,他并非为了出名,更不是为了牟利。他只是感觉到中医的伟大,他愿意将自己的经历跟更多人分享罢了。

我说,如今,似乎信中医的人越来越少了。他沉默了一会说,其实,不是中医不行,而是中药出了岔子。现在经常说,要拯救中医,并不准确,严格意义上说,是要拯救中药。这话,我信。有报道说,现在一流药材出口,二流药材进大医院,那些不合格、三流药材,甚至药渣子,却被做成了五花八门的中成药。所以,现在不少中药注射剂出问题,相当一部分是原料出了问题。中华中医药学会临床中药学学会副主任委员唐德才说,他在实践中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治疗肠炎和腹泻,以前用中药一两天,最多一周就见效;如今,却基本无效。一次,一个病人,吃了药,病情反而加重。检测后发现,原来,几味药里被不良药商加了硫酸镁(价格低,增加重量,有防腐功效);但是,硫酸镁是西药中的导泄剂,所以,不仅中药药效失效,反而加重了病情。

为什么连一位业内人士,也对中药不信任了呢?这种不信任,其实来源于三大事实:首先,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中药材中的农药残料超标。中药市场放开后,药材与其他“农副产品”无异,没多少人再指导农民种药了。加上现在种药主要靠价格调节,哪种方法长得最大最快,就用哪种。其次,采集、加工、炮制、储藏等环节,都已失守。比如,药材采集之后,最基本的程序是剔除泥沙和混杂物;然而,当下市场上的药材,如茵陈、蒲公英、菟丝子等,所含泥沙重量,几乎占20%以上。再次,监管软弱。中药的种植、生产以及销售环节的监管,分属不同部门;这样,就看似谁都管,但实际又谁都不管。由于监管不够严格,中药从源头开始,就已问题重重。

中医,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不仅是一个乡村郎中的忧虑,中医药管理层领导也同样忧心忡忡。在不久前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各地调查发现,野生变家种、道地药材异地种植,以及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土壤中的重金属等,都已严重影响到药材的质量。这些忧虑,应该成为全社会的忧虑。在“治未病”理念越来越深入的今天,如果老百姓因为中药的质量问题,而最终不得不“治已病”,这将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刚刚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法律的形式,为中药材质量监管指出了一条路子: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规范、标准,以加强对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的质量监管;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管理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向已定,接下来,就看行动了。中药材监管部门、种植养殖户、加工企业等社会各方,不能再不作为、乱作为了,而是要以实际行动,向法律致敬,向生命致敬!

标签:
中药材质量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