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穿山甲公子”引关注 专家提醒吃野味犯法更招病

2017-02-07 14:07:59    来源:健康时报网

      昨日,一则“广西考察吃穿山甲”网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名为Ah_cal的网友晒图称“(广西)李局长黄书记请我们在办公室煮穿山甲吃,第一次吃,口感味道很好,已经深深爱上这野味了”。记者看到,男子不但晒出了在广西受到官员招待、媒体报道,还有在长春受到省委书记、省长等的接待。该男子被网友戏称为“穿山甲公子”。在受到大量质疑之后,该男子已将微博删除。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宣传部回应此事称,正在核实,会向社会发布进展。

吃野生动物犯法更招病

时下,吃野味成了一种滋补良法,一种时尚,一种高级享受,一种有身份、有地位的标志,甚至不惜冒着违法的风险也要吃个野味彰显身份。众所周知,穿山甲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该男子违法捕食已涉嫌了刑事犯罪。那么事实上所谓的野味真的值得冒这个风险吗?穿山甲虽然是名贵的中药材原料,但不当使用可引起肝脏的损害,表现为腹胀、食欲不振、肝功能异常、黄疸、肝损害及一些过敏症状如皮疹、面肿等。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普宣传处处长赵胜利说,当前,人们食用的野生动物,大多生存环境不明,来源不明,卫生检疫部门又难以进行有效监控,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就在对野生动物的猎捕、运输、饲养、宰杀、贮存、加工和食用过程中扩散、传播。由于病体罕见,人吃野生动物染病后,要么诊断不清,要么难以治疗,甚至稀里糊涂丢了命。中科院院士、肿瘤和艾滋病毒研究专家曾毅教授介绍说,科学研究表明,艾滋病毒最早来自非洲的灵长类动物(猴、猿等)。许多动物携带的病毒、寄生虫寄生在动物的肌肉、血液、内脏里,而且″蒸不熟煮不烂″,煎、炒、烹、炸根本奈何它不得。

在众多的野生动物中,蛇是很不幸的。1988年颁布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在附录中没有把蛇列入一、二类保护动物名录(蟒蛇在册)。在一些人看来,既然蛇没有上保护名单,似乎就意味着可以随便捕杀了。于是,蛇餐馆如“雨后春笋”冒了出来,食蛇客则趋之若鹜。蛇肉真的那么“补”吗?华育平指出,蛇可谓“百病之王”,癌症、肝炎几乎什么病都得,寄生虫更多。一些老蛇,用手一捋所感到的疙疙瘩瘩,就是其皮肉间成团成团的寄生虫。蛇的捕杀烹制者为牟利对此视而不见,消费者更是无从知晓,一味地在觥筹交错中大啖蛇之美味。蛇胆虽是一味中药,但其药用与食用迥然不同。药用蛇胆的来源、炮制方式、服用方法和用量都有严格精确的规定。餐桌上的蛇胆,讲究个“鲜”字,都是从蛇腹中现取的。上海市长征医院中医科主任魏品康说:“鲜蛇胆里面虽含有促进消化的成分,但也含有许多由肝脏输出的有毒物质乃至鞭节舌虫等寄生虫。盲目吞服鲜蛇胆,极易损伤体内器官,诱发肝、肾功能衰竭。”去年11月中旬,台北市一老翁生吃蛇胆,引发急性肾衰竭,几小时后不治身亡。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教授汪松痛心地说:“南方一个野生动物交易市场,每天蛇的交易量就达1万多条。蛇成为保护动物的日子不远了!现在,国内的蛇已快吃完,已经从越南等邻国开始走私。”越战中美国给越南丛林投放了大量落叶剂,那是一种强致癌物。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高级工程师黄承清指出,当前,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恶劣,吃野味,往往达不到进补的目的,反而会中毒。西方一部恐怖电影,描述一位生物学家误食了基因突变的昆虫,变异成一头恐龙样的怪兽。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生物工程学博士后LiPing说,电影表现的那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是不会发生的,但人若吃了因污染导致基因突变的野生动物,则可能诱发癌症等恶性病变,还可能破坏人的生殖细胞,生出怪胎。

赵胜利告诉记者,来源不明的野味,有被天敌杀死的,有病死的,有的干脆是被不法分子毒死的。仅去年,我国就发生多起毒杀野生动物事件。如山西忻州毒杀野鸡事件、河南三门峡毒死天鹅事件等。有的不法分子利欲熏心,给毒死的野生动物补上一枪,再卖到餐馆蒙骗消费者。野味餐桌上就又多了一道令人心悸的“祸源”。

汪松教授不无忧虑地说:“中国虽然是生物多样性大国,但也经不住滥捕、滥杀、滥吃。如此下去,恐怕要不了半个世纪,我国的许多野生动物只能剩个名字了。食客们就是从自身的健康考虑,也应该嘴下留情,不要再滥吃野生动物了!”

 

标签:
穿山甲药用野味犯法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