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岛城尽飘中药香

2017-01-12 18:33:36    来源:舜网-人口导报

2016年,青岛市被确定为11个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个副省级城市。青岛全市上下喊响了“培植国家试验区、打造一流中医城”的口号,展现了大中医、大发展、大格局的中医药事业发展新风貌。

高端谋划

不治已病治未病。

青岛市政府第115次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通过了《青岛市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中医药综合改革的主要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协调机制探索”的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

2015年2月28日,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党委书记、主任杨锡祥在全市卫生计生暨中医药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求:实施中医药优质服务工程,开展“送汤药上门”服务试点,建立中医远程会诊中心,新建60个国医馆、100个中医专病特色门诊、6个综合诊疗中心;完善中医质控体系,在全国率先建立“诚信中医”评价体系;推进中医药政策创新,提升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能力,加强养生保健体系建设,推进中西医临床协作,积极创建全国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

2015年6月19日,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和市中医药管理局在黄岛区泊里中心卫生院召开全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暨国医馆建设现场推进会,会议明确总体目标:全市围绕实现“100%的社区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8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的总体目标,加快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与引进;做好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工作;做好“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

2015年8月7日,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和市中医药管理局在青岛市中心医院召开全市综合(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现场会,青岛市中医药管理局专职副局长赵国磊部署任务:加强中医药科室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和质量管理;加强中西医临床协作,进一步推动综合(专科)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工作……

2016年12月5日,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和市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制定并发布了面向百姓的《青岛市10项家庭中医药适宜技术》……

创新驱动

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十百千万”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引进10名国医大师、建立1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打造10条中医养生旅游示范线(点)、打造10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引进100位省级以上名中医、建立100个知名中医药专家工作室、建立100个国医馆、打造100个中医优势病种,建立市属医院下沉区(市)医院、区(市)医院下沉镇(街道)卫生院、镇(街道)卫生院下沉村卫生室的三级中医师支援基层工作机制,选派1000名中医师下沉帮扶基层、新增1000名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培养1000名掌握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1000名养生保健指导医师,开展“养生保健进万家”行动,力争“十三五”末全市居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提升10%。

推进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在全国率先选择7个门诊中医优势病种纳入统筹支付范围并按病种支付,目前已有195例纳入门诊单病种管理,为病人节约费用52万元;选择3个中医优势病种纳入日间病房管理,医保统筹支付比达69.8%,为患者节约费用达124万元。

积极构建养生保健服务网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养生保健进万家”行动,举办了9期养生保健指导医师培训,建成了由16个养生保健基地(治未病中心)、188个养生保健指导门诊和8个药膳服务特色餐厅组成的养生保健服务网络,成立了市“治未病”专家指导委员会和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连续12年开展了“养生保健宣传月”活动。青岛市居民的中医药科普知识知晓率较2009年提高了5.2%。

推进中医药传统服务项目。鼓励中医专家到民营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机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药店坐诊,鼓励有资质的中医师在养生保健机构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等服务,鼓励医疗机构提供传统中药加工服务。目前有70家机构挖掘传统中医和民间中医特色技术,开展传统中药“膏丹丸散”加工服务,建成200个中医专病(专技)门诊。

实施中医药预防保健及康复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确定了5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区(市),开展养生保健机构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投(融)资2000余万元建立了7个融健康养生知识普及、养生保健体验、健康娱乐、药膳食疗于一体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实施中医体质辨识与指导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11年起,对55岁以上常住居民试点提供该服务项目,目前已累计为全市32万人明确了体质类型、提供了个性化的调养指导方案。青岛市研发的中医体质辨识与指导软件获国家知识产权认证。

创新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落实在全民医保体系中鼓励提供和接受中医药服务的具体政策,扩大门诊中医治疗单病种纳入统筹定额结算试点范围,开展中医优势病种住院治疗按病种定额结算试点。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制定具体措施向中医医疗机构倾斜,探索建立按中医服务量给予补助的政策机制,合理调整中医药服务价格。开展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区域注册制度,大力支持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多点执业。

创新中医药服务模式。实施全域统筹、服务规范的“送汤药上门”服务,解决患者接受中医药服务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推进“互联网+中医药”,探索建立中医药服务支付平台,允许中医上门提供传统诊疗服务,实现线上需求链接线下服务,使中医药服务更加便捷,满足不同层次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需求。

建立中医药创新综合研发平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与山东中医药大学的战略合作,加快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研究院、研究生院、技术转让中心、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建设步伐。开展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专项行动,建设一批“高龄夫妇孕育调养指导门诊”,为有生育需要的高龄夫妻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加强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培养。实施中医药传承与创新人才工程,引进院士、国医大师、国内知名中医专家等一批高端中医药人才,建立一批院士、国医大师、名中医工作室,并配备学术传人。引进国内一流中医药大学,在驻青高校建立中医学院或设置中医专业,建立“青岛中医学苑”微信订阅号,培养传承型中医药人才。做好基层中医药人才、中青年骨干人才、中西医结合人才和管理型、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创造优秀中医药人才“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的一流环境。

开展中医药社会服务活动。2016年7月15日,青岛市卫生计生委和市中医药管理局主办、海慈医疗集团和市中医药学会承办了青岛市首届“三伏养生节”暨2016年“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月,向市民宣传健康教育知识特别是冬病夏治的方法。189个“治未病”中心(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中心)、养生保健基地、养生保健指导门诊所在单位同时进行了为期1个月的养生保健宣传活动。该市常住居民可就近到活动单位免费接受养生保健(治未病)义诊咨询指导服务,推动了健康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开展夏季养生保健知识宣传,围绕夏季情志、起居、饮食、运动等,宣传夏季养生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常用养生保健内容、常用养生保健简易方法。青岛市创新“治未病”服务模式,开展“互联网+养生保健”。通过“三微”(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手段,开展“悦读养生”活动;开展“走进国医馆、感知中医药”活动。国医馆活动期间向居民开放,让群众亲身感知中医药的氛围、了解中医药的知识、体验中医药的神奇、领悟中医药的文化,充分彰显国医馆建设给群众带来的实惠。

宏伟愿景

青岛市预期用5年时间,使全市100%的基层医疗机构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做到“区(市)有中医院、镇(街)有国医馆、村(居)有中医人”,把青岛市建成国际中医健康旅游度假中心,确保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居国内领先水平。

设立1000万中医发展基金。创新改革中医药政策和服务模式,加大对中医药的财政投入力度。每年市财政用于中医事业发展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同时设立每年1000万元的中医发展基金。

壮大中医药发展集团。整合中医药资源,组建青岛市中医药发展集团。由海慈医疗集团牵头,联合青岛市多家中医医院,形成一个中医大型医联体。在这个医联体内,可以实现技术、人力资源的共享,也可以开展联合的技术攻关,推进临床上重大疑难课题的解决。

“送汤药上门”服务将全覆盖。在服务模式方面,青岛市医疗界已经有了很好的尝试,比如创新推出的“送汤药上门”服务,患者在医院抓好药,医院可以代煎,然后由专业的快递公司送到家门口,解决了患者接受中医药服务过程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确立“中医药+旅游”发展战略。将打造中医药旅游产品,发掘海水浴场、海水温泉、森林、海岛、茶场等旅游资源,遴选打造一批中医药养生旅游点(线),推出一批“养生长寿之乡”,使中医养生保健成为医疗旅游、养生旅游、休闲旅游和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养生保健服务机构针对不同人群研发药养、食养、衣养等养生方法及保健产品,并形成品牌。依托即墨老酒、青岛啤酒、华东葡萄酒等生产企业,加快营养保健酒的开发,研发新型健康饮品。发展集中医医疗、康复、养生、休闲、旅游为一体的中医康疗养生旅游聚集区,推进中医、中药协同发展,建成融旅游观光、科普宣传、中药种植于一体的中药观光园区。依托即墨温泉,加快建设温泉养生小镇、海泉湾度假城等项目,发展温泉养生。

打造“中医药+养老”。将建立以中医药健康养老为主的护理院,引导疗养院开展以老年病、慢性病防治为主的中医疗养服务。鼓励养老机构开设中医医疗机构,支持中医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横向联合。启动青岛中西医结合医院医养结合项目,打造全市中西医结合老年病防治中心和健康服务业示范基地。

创新实施“中医药+海洋”发展战略。成立海洋药用资源普查研究室,摸清全市海洋药物的基本情况。利用丰富的海洋资源,在海洋科普机构设立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海洋药物标本展示厅。依托中国海洋大学,设立完善海洋医药相关专业,培养一批海洋医药专业人才,促进海洋医药的科技创新。

挖掘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立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开展海洋中药资源保护和品质评价、海洋药物药效评价,开发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抗结石、抗骨关节病等海洋创新药物。在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等建立10个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深入挖掘“崂山点穴”、“三字经小儿推拿”等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举办中医药文化节,探索发展中医药文化创意产业,打造中医药文化一条街。

我们深信:在不久的未来,青岛市将变成一座街头巷尾都飘着中草药味道的中医城、一处中医药事业综合改革发展的示范区。

 

标签:
中医药改革中医药事业青岛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