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砒霜治白血病 “以毒攻毒”的中药还不少

2017-01-04 09:44:21    来源:贵州都市报

最近,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用“砒霜”治疗白血病这一成果获得了有着“血液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欧尼斯特·博特勒”奖,以表彰他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础研究方面做出的贡献,这一举动着实让不少人为之惊艳。

那么,常在影视古装剧里以“剧毒毒药”被大家熟知的砒霜,在医学上还有其他的什么用途?中医药材上还有那些像砒霜这样可以“以毒攻毒”的药材呢? ……针对这些由上面这条新闻引发的相关话题,记者采访了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王应德。

治疗恶性肿瘤仍处于实验阶段 医生提醒不能随意使用砒霜

根据此前媒体报道称,陈竺教授团队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进行联合靶向治疗,使得这一疾病的五年无病生存率跃升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那么,在中医科医生看来,砒霜在医学上有着怎样的应用呢?随后,在听闻记者来意后,王应德主任也提到,自己也在手机新闻客户端上看到了这条新闻,当时虽然感到很惊奇,但其实从药物医学的角度出发来看,也是有理可据的。

据他介绍,砒霜是砒石经过升华而成的三氧化二砷的精制品,早在五代时期的著名本草书《日华子本草》中,就已有关于砒霜的记载,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作为剧毒类矿物中药,如果砒霜用之不慎可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导致“七窍流血”或肝、肾功能衰竭和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

但在采访中他也说道,作为中药材大库中的其中一味药,砒霜如果使用恰当正确,不仅可以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还可以治疗一些疑难杂症。

“就比如说,外用砒霜可治疗痔疮肿痛、癣疮、鸡眼、斑秃等;但在临床中,我们用得很少,主要还是考虑到毒性太强,剂量不好掌握,再加上怕患者服用操作不当引发意外。”王应德主任告诉记者。

在采访中他表示:虽然有业界同行获得此殊荣,但是就他本人而言,并不赞同普通患者轻易自行试验,毕竟砒霜含有剧毒,稍一使用不当的话,是很容易造成健康安全隐患反而危及生命。

“以毒攻毒”药物严格标准炮制验证后才能入药

那么,在中医看来,像砒霜这样有剧毒但却能起到“以毒攻毒”药效的中药还有哪些?像“砒霜治疗白血病”这样的例子只是个别案例还是具有借鉴意义?对此,王应德主任也进行了相关介绍。

他告诉记者,在现实治疗中,“以毒攻毒”是中医一种特殊的疗法,即针对致病邪毒的偏性和病机,利用某些药物或疗法的毒性来抑制或消除,常用来治疗肿瘤、风湿病、心脑血管疾病、皮肤病等疑难疾病。

“追溯历史,以毒攻毒的疗法在我国中医文化历史中是有史料记载的。古人就在《淮南子·修务训》就记载了用乌头、附子等毒性药物救活濒死者的实例。而砒霜入药,也体现的是这种疗法的过人之处。”王应德主任说道。

在采访中他向记者很详细地指出,其实,早在1998年,国务院就曾出台了《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明确指出28种中药为“毒性中药”品种,它们分别是:砒石(红砒、白砒)、砒霜、水银、生马钱子、生川乌、生草乌、生白附子、生附子、生半夏、生南星、生巴豆、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甘遂、生狼毒、生藤黄、生千金子、生天仙子、闹羊花、雪上一枝蒿、红升丹、白降丹、蟾酥、洋金花、红粉、轻粉、雄黄。

“中医认为,虽然‘毒性中药’可以通过‘以毒攻毒’的疗法来进行相关疑难杂症的治疗,但是作为医生,一定要根据药物毒性的大小,在治病过程中要把握好一个‘度’字;讲究剂量、搭配,使用毒性药物治病,更要懂得适可而止,以免防治耗伤正气,得不偿失。”王应德主任特别说道。

 

标签:
砒霜白血病炮制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