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市中医院的中药饺子 能健脾助消化

2016-12-30 11:33:24    来源:杭州日报

市中医院的中药饺子 能健脾助消化

饺子皮里加入山药和茯苓粉,肉馅里加入麦冬碎,咬一口,汤汁四溢,口感鲜香。为了迎接新年,给病人送福利,昨天,市中医院食堂做起了独一无二的中药饺子。每一只饺子都掺入了中药食材,不论男女老少,吃了都可以健脾助消化。

中药饺子的发起人,是市级名中医、市中医院副院长詹强,他专门研究药膳,还写过一本名为《中药做的家常菜》的畅销书。为什么在饺子里加入中药?詹院长说,饺子在古代就是一味中药材,曾用于治疗冻疮。

面皮和肉馅加入中药食材

昨天一大早,市中医院食堂的面点师傅就准备好了各种中药食材,他们事先将茯苓和山药磨成粉,按比例加入面粉里;在白菜猪肉馅里,还拌入了切碎的麦冬。

“1斤面粉里加入10克茯苓粉和10克山药粉,1斤肉里加入10到15克麦冬碎。”为什么饺子里加入这几味中药食材?詹院长说,因为它们的颜色和面粉一样,加入饺子里也吃不出中药味来,还有健脾助消化的功效,是男女老少都能吃的美食。

饺子最早就是一种中药,原名“娇儿”,是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的。在家乡,张仲景见到许多穷苦的百姓冻烂了耳朵,就叫弟子在空地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向穷人舍药治伤。

“当时,张仲景的药名叫‘祛寒娇儿汤’,做法是将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药材放入锅里煮熟,煮好后捞出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儿’,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吃。”詹院长说,张仲景分给每人两只娇儿、一碗汤,人们吃下祛寒汤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后,这些病人的烂耳朵就好了。这碗“祛寒娇儿汤”,也因此广为流传,演变成了现在的饺子。

如果要自己做来吃,詹院长建议口干、烦躁等阴虚体质的人,可以在饺子馅里放入麦冬碎;阳虚怕冷的人,可以用杜仲、黄芪、巴戟天煮水10到15分钟,将煮出的汤汁拌入面粉里即可。

两款中药面点可补气健脾

爱吃面食的人很多,冬季还可以做哪几款药膳吃?詹院长说,他研制了两款中药面点,经常会在家做来吃。

一是黄精拌面。原料为黄精15克,面条200克,生抽、葱、盐、橄榄油适量。先将黄精用沸水泡20分钟后切成丁;将面条煮熟,加入生抽、盐,放上葱、黄精;将橄榄油烧热,淋在面条上即可。

“这个拌面很简单,早晨起来可以做一碗。黄精以根茎入药,具有补气养阴、健脾的功效,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体倦乏力、肺虚燥咳等症,对于糖尿病也很有疗效。它的味道有点甜,咬起来有嚼劲。”詹院长说,小时候他在老家医院长大,黄精就是他口袋里的零食。如果是体质湿热的人,又喜欢吃面,不妨拌一碗。

二是党参马兰水饺。原料为马兰头100克、猪瘦肉200克、饺子皮200克、党参5克。将党参泡水3小时后切成碎末;马兰头焯水后切成碎末;猪瘦肉切成肉末备用;将党参末、马兰头末、猪肉末稍炒后做成馅,包成饺子,蒸熟食用即可。

“马兰头是一种野菜,有清热、利水明目的功效。野菜里放些党参末,吃起来爽口,又加了点补气的功效,适合湿热体质、痰湿体质的人。”詹院长说。

 

标签:
中药中药饺子中药食材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