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药材村”里收药忙

2019-02-27 09:41:54    来源:亳州新闻网

“药材村”里收药忙

农户正忙着采收中药材

2月24日上午,谯城区牛集镇李集村韩蒋庄药田里,一派春忙景象,药材种植户们正在忙着采收防风、丹参、玄参等中药材。该村种植中药材传统由来已久,是当地有名的中药材种植专业村,中药材也成了该村经济发展新引擎。春节过后,这儿的药材进入集中采收时节,种植户们抓住这几日的晴好天气,抓紧抢收。

药田处处是春忙的身影

刚进村,就能隐约闻到新鲜药材出土的清香。乡间小道上,时不时就有满装中药材的三轮车擦身驶过。道路两侧的农田里,处处是春忙的身影,挖药机来回穿梭田间,发出阵阵轰鸣声,农户们零零散散地分布在田块间,搂药、拾药、装车……忙得不亦乐乎。

在蒋祥雷的田间,一台挖药机拖着金属抖筛正缓缓向前驶去。挖药机身后,黄澄澄的防风被一一翻出泥土,静静地躺在泥土表层。蒋祥雷和妻子则跟在挖药机后,手持竹耙,将零散的中药材聚拢起来。

蒋祥雷今年48岁,种了7亩防风和丹参。他告诉记者,今年药材长势良好,个头喜人,行情也不错,防风和丹参每公斤售价在12元和10元左右。照此来看,亩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

蒋祥雷种药已30余年,经验丰富的他告诉记者,中药材种植最怕重茬,同一块田里如果连年种植同一个品种,采收到的药材不但产量低,品相也不招人爱。

果不其然,该村另一块药田种植的是丹参,被挖药机挖出来的丹参根量少、个头小,相比别家,确实逊色不少。种植户张凯说,他是因为看中去年丹参的行情不错,才坚持重茬种植,结果吃了亏。“以后再不能这么冲动了!”张凯说。

小小中药材暗藏大变化

听着挖药机的轰鸣声,看着色泽鲜亮的中药材出土如此轻易,蒋祥雷不禁想起了以前的挖药场景:两人一人一边,同时发力,将挖锄或铁锹等农具入土,使出浑身解数,方能连泥带药撬出一个大土疙瘩,另有一人高高拎起土疙瘩,猛然一摔,药材才能破土而出。

“费时费力不说,挖的过程中还容易折断药材。现在全部是机械作业,就方便多了,这么一大片药材,不出半日就全部挖出,若是在以前,至少得干两三天。”蒋祥雷说。近几年来,补贴政策好,农民也舍得投入了,村里陆续出现了五六台村民自购的挖药机,加之外地引进的,农忙时,可有十多台挖药机同时进田作业,即便是缺乏劳动力的家庭,也不误收药。

另一个重大变化在于中药材的脱水。在村民蒋雷刚家的炕房内,记者见到了正在忙着将鲜药材上炕的蒋雷刚。只见他家炕房约有20平方米,两层,每层都放满了药材。炕房一端是锅炉,上方装有风机设备,锅炉一旦烧起来,产生的热量就会通过风机循环传输到炕房的每个角落,从而达到慢慢蒸干药材的目的。

“村里的药材不愁卖,都是药商进村收购,价格也不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脱水方法的改观,提升了卖相。”蒋雷刚说,以前都是将药材摊在路边,通过太阳暴晒脱水,若遇连阴天,药材就会霉变,严重影响卖相。

村里,像这样由村民自建的简易炕房共有十多个。这些炕房,折射出的不仅仅是药材脱水方式的改变,还有村民环保意识的改变。我市环保战打响以来,村民已将炕房内的燃料由炭慢慢变成了电。

药产业成村民致富功臣

记者了解到,目前,牛集镇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两万多亩,年产值1亿多元。而作为具有“中药材种植专业村”之称的李集村,其中药材种植将近3000亩,占该村总耕地面积的一大半。中药材逐渐成为拉动该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了村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功臣。

据李集村村干部宋长兴介绍,李集村人口约5000人,贫困人口仅有70多户,其中大部分都已脱贫。这主要得益于该村的龙头产业——中药材种植。

“我们村里的中药材以防风、丹参、玄参、白术等为主,均为一年收药材,村民可年年有收成。”宋长兴说,更重要的是,种植中药材非常省事,集中在开春时节收种,中间只需要拔草、施肥即可。所以,村里很多青壮年在药材收种结束后,又会选择出门务工,增加收入。(武清海 郭玉岩)

 

标签:
乡村振兴安徽谯城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