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 正文

巧念草药经 铺就致富路

2018-03-07 18:57:41    来源:济南日报

“铁皮石斛是名贵中草药,有益胃生津、滋阴清热之效,素有‘九大灵芝仙草之首’的美誉……”

巧念草药经 铺就致富路

在长清区双泉庄村铁皮石斛种植基地,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汉正一边熟练地拿着剪刀剪着黄色小花,一边热情地给客人聊着“中药经”。不经介绍,很难看出眼前这个皮肤黝黑、平头短发的汉子竟还是个“名人”:全国劳动模范、济南市第七批农村实用人才、济南市优秀党务工作者、济南市优秀人民调解员、长清区第二届道德模范、长清区农民致富十佳带头人。他就是长清区马山镇双泉庄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王庆柱。情 系 桑 梓 走出穷山沟又重回故乡

“出门靠走、吃水靠挑、吃饭靠要……”曾经的双泉庄村与世隔绝,举步维艰。双泉庄村位于马山镇东北角的偏远山区,以东山有二处山泉得名,村里300来口人,荒山3800亩,耕地仅占三分之一。“沿盘山路向双泉庄村走,绵延几公里全是土路,阵雨之后,骑着自行车没多远,车轮上就沾满了黄泥,又厚又黏,车轮再也转不动,只能下车拿螺丝刀把泥巴捅掉。就这样,走一段就得停下来清理半天,再走一段再清理。”这是2001年,王庆柱回村时的情景。

除了交通闭塞,村里还用水不便,靠天吃饭。雨季是村民最高兴的时候,一到下雨,村民就赶紧拿出家里的盆盆罐罐放在院子里,接满雨水留用。村民回忆起当时的顺口溜:“双泉庄不嫌脏,洗脸水下面汤。多见石头少见人,半年糠菜半年粮。”用水难导致生活不便的同时,也造成了极差的农业条件:浇地靠等雨,土层薄,岩层不存水,稀松干旱的土壤连玉米和小麦都长不活,只能靠种植点地瓜作为食粮。极度穷困导致老人有病没钱看只能靠忍,孩子小学毕业就辍学,2001年以前,双泉村从未出过大学生……回忆起十几年前的双泉庄村,王庆柱唏嘘不已。由于长期靠天吃饭,2000年时,双泉庄村人均年收入只有200元。

改革开放初期,穷怕了的王庆柱外出打工,离开了这个穷山窝。经过10多年的打拼,在济南搞起果品批发,成为年收入二三十万元的小老板。自己富了,可再看看故乡还是那个老样子,他心里很不是滋味。王庆柱回村的想法愈来愈强烈。正值此时,马山镇干部多次“点将”,上门动员他担任村支书一职,带领双泉庄致富发展,王庆柱走马上任了。

借势起步 建水厂增加集体收入

没有村集体收入,村子难以长期发展。恰在这一年,双泉庄被选为省军区机关定点帮扶村,攀上了想都不敢想的“高亲”,双泉庄人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

双泉庄虽有两个泉,但经常缺水,针对这种情况,省军区聘请专家深挖150多米,打出了双泉庄村第一口能上水的井。在省军区的帮扶下,进村路通车了,村办公室竣工了,样板房建成了……看着这些变化,王庆柱打心眼里高兴。王庆柱说:“我没有当过兵,可通过省军区帮扶,我等于上了军校,学到了从没学到过的见识。”

据了解,经有关部门监测,双泉庄村地下水质优良,王庆柱有了在村里建水厂的念头。“直接入口的饮用水,要经过8道处理工序,还得需要卫生部门颁发的卫生许可证。”为此,王庆柱毅然拿出10多万元用于购置高标准净水设备,并邀请专家入村指导。经过三个多月的奔波,厂里生产出的离子水达标了,拿到了卫生许可证,双泉庄有了第一个村工业项目。在省军区的帮助下,饮用水顺利外销,村集体收入每月达2万余元。

经过16年发展,双泉庄村中草药种植飞速扩张,辐射带动马山镇及周边乡镇种植面积达27000余亩,人均增收3000余元,安排就业2500余人;辐射济南仲宫3村、市中区兴隆街道办事处郑家窝坡等5村、德州林业局及章丘等地种植面积16000余亩。并与他们签订药材回收合同并制定最低保护价。形成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

他积极响应精准扶贫的政策与长清区五峰山街道办事处李店村、孝里镇南黄崖村、北黄崖村等30余村结成帮扶对子,种植中药材10000余亩,人均增收3000余元,为精准脱贫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创 设 基 地 中草药让荒山变“聚宝盆”

如何找到一条让双泉庄人共同致富的路子,一直是王庆柱的心事。为找准这条路,他曾三到寿光取经,与省农科院、教育厅联合,先后建起30多个冬暖式蔬菜、蘑菇、草莓大棚,增加了部分村民的收入,但因该村都是山岭薄地,产量很低,靠这样“土里刨食”,全村人想致富比登天还难。

有一次,王庆柱在地里查看作物,田间地头生长的野菊花、柴胡、小草根引起了他的注意。“马山是中药材栝楼之乡,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何不一试?”王庆柱随即找到山东农业大学王汉平教授做技术顾问,还自掏12万元用于购买药苗,并无偿提供给村民,以“林下经济”

的方式试种。“一亩地按750公斤算,一斤卖0.85元的话,能赚将近1300元,是种庄稼的两倍多。”随后,王庆柱带头发起成立了长清区军威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村民“抱团打天下”。

村民们尝到了甜头,全村中草药种植形成了一定规模。合作社通过精心运作,实现了从育苗耕种到管理施肥,再到收获销售的全程服务,保证了药材的质量和销路。2013年,种植的丹参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GAP认证,填补了山东省内空白。2016年,全村农户全部入社,社员达到200多名。目前,全村1200亩土地流转到1100亩,全部用于种植中草药。通过土地流转方式租赁农民土地,形成了“企业+承包人+农民”的经营模式,打造的万亩中药材文化产业园,实现了“产、供、销、科研、培训、加工”一条龙服务,该村人均收入从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现在的16000余元。

市场经济需要畅通的信息和大企业做后盾,才能拉长自己的产业链,王庆柱对此深有体会。借助山东省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在双泉庄村设立基地的“姻缘”,村“两委”设立了“云马山”电子商务平台,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与电子商务商家合作,积极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把双泉庄村特色农副产品更好的销售出去。同时通过邀请相关高校的专家学者到场举办电子商务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思想解放、接受力强、干事创业劲头足的电商带头人。在“请进来”的同时,王庆柱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与步长药业和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业务联系,仅步长药业的订单就有2000多吨。步长药业派驻6名技术人员,在双泉庄村做技术指导跟踪服务,建起1600平方米的二层楼中药材培训中心,举办药材种植培训会,并建立了200多种中草药的标本室、化验室、留样室,全面提高药品质量。

在专家指导下,王庆柱这个中草药方面曾经的“门外汉”,也变成了熟知中草药种植药理药性方面的“土专家”。在他的牵头下,金银花蚜虫生物防治农药研制、丹参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及其产量性状和主要成分含量的QTL分析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分别列入科技部“十二五”支撑计划(编号2011BAI06B0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81274012),获得发明专利3项。王庆柱也光荣当选为济南市党代表,并被推荐为长清区马山栝楼协会会长。

如今,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马山镇双泉庄小山村大变样,这个曾经的“光棍村”,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一村一品”示范村、山东省林下经济示范村、省级文明村、济南市生态型美丽乡村等。合作社被评为“山东省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济南市十大现代农业特色品牌基地”、济南市“十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下一步,我们要利用龙象山现有的地形地势等自然资源,建设别具一格的乡村游乐园。借力‘互联网+’,发挥电商平台作用,让我们的中草药、特色农产品卖向全国乃至全世界。”在王庆柱的话语里,双泉庄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标签:
铁皮石斛致富
横幅微信扫码关注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为您推荐

最新供应
查看更多
最新求购
查看更多
右侧乡村振兴
您正在使用 Internet Explorer 版本过低,在本页面的显示效果可能有差异。建议您升级到 Internet Explorer 8 以上浏览器: Firefox / Chrome / Safari / Opera